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融合发展探析

民防建设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时代特征之我见

时间:2011-12-01 09:00 来源:苏州市民防局 杨小峰 访问量:
【字体:

2010年10月,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上强调指出:积极推进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坚持人民防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把人民防空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力量。中央领导着眼新时代发展环境、发展理念、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对人防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民防建设指明了方向。民防建设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就是要通过开放创新、转型升级,有效整合、充分利用经济社会资源和民防自身资源,保持与经济社会在发展进程上相协调,在发展机制上相衔接,在发展目标上相一致,同步提升战时防空袭能力和平时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当今时代已为民防建设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期待与经济社会高度融合的现代民防体系能够早日构建。
一、战略环境的演变为民防建设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机遇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战略环境演变对人防建设的影响
回溯新中国成立六十余年人民防空发展历程,人防建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在较为严峻复杂的战略背景下进行的。1950年至1965年期间,由于国家财力的限制,人防建设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市和工业城市以及重要工矿企业和铁路交通枢纽,并为保卫新中国经济建设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1966年至1977年期间,中苏关系全面恶化,战争阴霾笼罩全国,毛泽东发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迅速建成了遍布全国的大量人防设施,为有效遏制战争作出了积极贡献。1978年至1995年期间,国家步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轨道,基于整体战略判断,国防建设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人防建设也随之相对放缓了步伐。1996年至2007年期间,台海局势风云变幻,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了反台独应急军事斗争准备的战略部署,人防建设按照往前赶、往实里抓的要求,扎实推进军事斗争人防应急准备,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人防应急准备能力如期形成。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人防建设处于在应战背景下,围绕重点目标开展建设,虽说取得了很好的阶段性成果,但尚未能形成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二)民防建设融合发展面临难得的相对平稳期
当今世界处于深刻变革调整之中,和平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台海局势走向虽仍有较大不确定性,但军事斗争准备已由应急阶段转入常态阶段。我国周边仍面临较为复杂的安全形势,爆发局部战争的风险不容忽视,但爆发大规模全面战争的现实威胁相对较小。随着战略环境的相对趋缓,推动人防建设步入常态化发展轨道成为全国各级人防部门的现实课题,各地围绕第五次全国人防会议提出的“防空防灾一体化”目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2006年以来,北京、上海、广东以及江苏等地人防部门陆续实现了向民防部门的转变,机构设置和工作职能也作了相应调整,从而拉开了民防建设的序幕。民防建设是人防建设的延伸和拓展,是适应时代需求和接轨国际民防的重要演进,是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实践载体,战略环境的相对趋缓为这次演进提供了有利机遇,同时也为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民防建设融合发展提供了相对平稳期。
(三)新军事变革给民防建设融合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进一步加快,信息化战争形态深入演进,作战思想、作战样式、作战方式、作战手段等不断发展变化,对民防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军事斗争应急准备阶段中,各级民防部门按时限较好的形成了防空袭应急行动能力。但在量化指标的工作推进过程中,在某些方面出现了重量轻质的现象。如符合信息化条件下城市防空袭需要的指挥场所、指通设施基本完备,但信息资源储备、信息服务智能化、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则相对滞后;城市防护工程总量达到了应急准备需求,但防护工程结构、布局、连通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我们在推进民防建设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应彻底改变以往应急式、指标式的发展模式,紧紧围绕信息化条件下城市防空袭需要,以有利于民防核心能力提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既注重硬件建设,也注重软实力提升,使民防建设步入更加科学的发展轨道。
二、发展理念的演进为民防建设融合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2007年,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指明了进一步推动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民防建设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是在科学发展观理论背景下产生的发展新方向,其推进进程必然要以科学发展观要求为理论指引和行动准则。
(一)坚持整体融入,推进民防建设全面发展
要牢固树立整体融入观念,积极推进组织指挥、信息保障、防护工程、专业队伍、人口疏散和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等各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社会科技、人才、资金、信息等优势对民防建设的强大支撑力,有效助推 “三个转变”进程,全面提升民防建设整体发展水平。
(二)坚持统筹兼顾,实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要坚持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推进融合发展各项具体工作,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当前与长远、应战与应急、全面与局部、需求与可能的关系。在坚持战备效益首要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综合平衡民防各项建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实现“三个效益”的有机统一,推动民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坚持立足自我,保证民防建设可持续发展
深入调查研究本地的实际,合理借鉴他人经验,找准融合发展的切入点,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融合发展新路子。切忌产生融合发展就是简单获取社会资源思想,而要树立依托社会资源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理念,逐步建立完善的融合发展法规政策体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工作机制、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体系,从而保证民防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服务保障民生能力
民防建设在融合发展进程中要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建设需求,主动服务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开发利用民防资源,在完善城市功能、保障公共安全、提供就业岗位、方便生产生活等民生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三、经济社会建设的巨大成就为民防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建设成果,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加速发展,民防融合发展具备了坚实经济和社会基础。
(一)城乡建设的快速推进为民防融合发展开辟了巨大空间
近年来,全国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民防建设面临众多机遇,我们应抓住机遇、主动融入、积极作为,推动民防建设加速发展。一是在新建城区和重点乡镇落实人民防空要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防护工程,持续提升防护工程总量。二是新建卫生、供电、通信等公共设施要重点配建专业队工程,有效改善防护工程结构。三是在老城区开发改造中,新建、扩建或改造防护工程,有效改善防护工程布局。四是主动参与地下空间开发的规划与管理工作,获取地下防护空间规划管理的主导权。五是在地下交通设施建设中,落实兼顾设防要求,促进防护工程连通成片。六是推进疏散地域(基地)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实现互利双赢。
(二)市场经济的日益壮大为民防融合发展增强了经济动力
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民防建设融入发展不断注入活力,市场经济建设与民防建设呈现出良性互动局面。一是通过市场经济发展,民防建设领域云集了大量防护工程建设、防护设备生产、指挥通信系统集成等相关企业,民防建设产业链逐步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基本形成。二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民防资源开发利用通过市场化运作,可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民防各项建设通过市场化金融手段,吸收社会资金,发挥资金杠杆作用,可有效提升资金利用效益和建设效率。
(三)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民防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民防建设在诸多领域的深入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撑,是民防综合能力提升的倍增器。一是城市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为民防应急应战指挥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并使民防指挥体系融入政府应急指挥体系具备了技术实现途径。二是信息技术在民防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极大提升了指挥通信、预警报警、依法行政等方面的效率。三是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为民防宣传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并使民防部门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四是物联网、云计算、3G(4G)等信息技术革新为民防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跟踪发展方向。
(四)文化教育的日益普及为民防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民防建设的长远发展离不开社会大众文化素质的提升,当前社会文化教育的普及为民防建设向纵深推进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是随着各地学龄儿童入学率的不断提升,以中小学生群体为主体对象的民防知识宣传教育成效更加显著。在入学率达到100%的城市,即意味着在一代人中普及了民防知识。二是社会大众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为民防工作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延伸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社会大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要求和能力逐步增强,使民防工作获得到了更广泛的社会支持。
四、经济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推动民防建设加速融合
(一)构建节约型社会需要有效整合利用民防资源
节约型社会与要求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又要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发挥有限资源的综合效益。在过去的发展阶段,民防资源的综合利用更多的停留在防护工程平战结合开发上,民防整体资源的综合效益未能得到全面彰显。这就要求我们以融合发展的理念,推动民防资源的整体整合,在保证战备效益前提下,尽可能挖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民防建设由单纯消耗型向效益增殖型转变。一是推动防护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更好地发挥防护工程在改善城市环境、缓解交通压力等方面的社会效益。二是进一步加大民防资源平战结合开发利用力度,为增强经济活力、吸纳人员就业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加速推进民防组织指挥体系、预警报警体系、专业队伍体系、防护工程体系、宣传教育体系、人员疏散体系融入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在保障社会公共安全上取得更大作为。
(二)社会公共安全环境变化需要民防承担更多社会职能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加之全球气候变化,各类公共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发生呈总体上升趋势,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民防部门经过长期建设,已建立起常态化的组织指挥体系、较为完善的防护工程体系、快捷可靠的通信警报体系、相对稳定的专业队伍体系、预案完备的人口疏散体系。战时组织群众防范空袭危害、消除空袭后果与和平时期防灾救灾行动有很多相同之处,民防部门有相应的资源和应有的责任承担起应对公共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方面更多的社会职能。
(三)保存战时国民经济潜力需求催生民防建设新重点
从近期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来看,空袭已成为主要作战样式,城市成为主要战场,精确打击成为主要手段,重要目标成为主要打击对象,敌对双方军事力量的消长已不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绝对因素,国民经济潜力能否有效保存成为战争天平上的重要砝码,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成为新形势下民防工作一项重要内容。当前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工作仍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体制不顺畅、布局规划不合理、防护措施落实难等方面的问题。民防部门应主动加强与经济目标规划、建设、管理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推动民防建设融入重要经济目标建设。一是项目规划审批结合国防建设需求,按大分散小集中,沿边沿海、内陆纵深梯次配置的方针合理布局重要经济目标。二是项目建设阶段按需配套防护设施,宜建在地下的应当尽量建在地下,并按目标性质配套建设隐蔽、伪装等防护设施。三是项目投入运行严格落实防护措施,民防部门要尽职服务,按有关规定要求帮助重要经济目标单位建立民防机构,制定防护方案,组建防护专业队伍,落实防护装备器材和经费,组织应急救援和抢险抢修训练演练,使其尽快形成防护能力。
(二○一一年十一月三日)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